在臺南知事官邸的展覽宣傳測驗《MBTI 私控診療所》,團隊把 16 型人格化成 16 隻情緒幽靈,設計出一份可以「線上測」也能「現場對照」的心理測驗。你是怕孤單的抱抱鬼,還是習慣裝沒事的散步鬼?玩過才知道。
這是他們第一次用 OOOPEN Lab 製作測驗,從題目設計、角色設定到結果圖與邏輯分類都上手得很快,甚至還用 Bill AI 協助釐清角色性格、延伸插畫靈感。沒想到測驗一上線就靠自然分享擴散出去,還收穫不少「太像我了」「被偷看內心」的回饋。
接下來就是完整製作過程公開:這份可愛又精準的心理測驗,是怎麼做出來的?
把 16 型人格變成「情緒幽靈」,結合線下展覽宣傳
為什麼會選擇「幽靈」作為主題來對應 16 種情緒人格?與展覽主題有什麼關聯?
「MBTI 私控診療所」是我們跟台南官邸合作的實體品牌展。一開始就想著,除了讓大家在展場裡「看作品」,還能不能有一種更互動、更貼近自己的體驗?
所以我們把 MBTI 的 16 型人格對應成 16 種「情緒幽靈」。之所以選幽靈,是因為它很貼切地象徵了「看不到卻一直影響存在」的情感狀態,而且幽靈本來就是我們品牌的吉祥物,延伸起來特別自然。
這次最大的特色,就是虛實結合。觀眾一邊線上玩測驗,一邊現場就能看到角色對應的實體設計或展品,心理測驗變成「看得到、帶得走」的體驗。
這次的主要溝通對象是誰?
我們的主要對象是展覽參與者,以及透過社群觸及的年輕用戶。希望大家在測驗結果中找到共鳴,並主動分享到社群,延伸討論與互動。
為什麼選擇使用 OOOPEN Lab 製作這個測驗?之前有使用過其他平台嗎?
其實在這之前我們就玩過 OOOPEN Lab 上的其他測驗,當時就覺得介面直覺又有趣,印象很深,所以這次專案一開始就決定要用它。
OOOPEN Lab 可以透過 分維度、貼標籤 的方式,把 MBTI 的邏輯快速組起來,自動就能跑出結果。後台也很好用,邏輯可視化清楚,我們測試或改題目都很快。
以前我們試過 Google 表單或一些海外平台,但在結果圖整合、分享體驗上,真的不如 OOOPEN Lab 順暢。
MBTI + 情緒場景 + OOOPEN Lab AI 功能,打造又準又有趣的幽靈測驗
角色是怎麼設定出來的?是從 MBTI 出發設定,還是根據結果圖的推薦商品或成果來設定?
角色是先從 MBTI 的四大維度 (E/I, N/S, T/F, J/P) 出發,再加上情緒動機的設定,才變成一隻隻「情緒幽靈」。既延伸了我們品牌的吉祥物,也剛好跟展覽氛圍很合。
是如何設定題目與選項來對應不同的維度與標籤?
題目設計,我們刻意用現場能看到的場景來包裝,例如數獨牆、積木區、拉霸機。
拉霸機題目裡,如果選「先拉再說」→ P 型;如果選「不做沒把握的事」→ J 型。
這樣玩家的選擇會更貼近真實行為,而不是只是在腦中想像。
在製作上最有趣或最具挑戰的部分是什麼?
過程中最好玩的,是把幽靈吉祥物延伸成 16 種個性;最挑戰的,是要兼顧「有趣」跟「準確度」。我們也有用 OOOPEN Lab 的 Bill AI 工具來幫忙腦力激盪角色文字或插畫靈感,但最後還是人工修過,確保符合品牌調性。
有使用 AI 來協助角色文字或插圖靈感嗎?
有使用 AI 來協助整理 16 型人格的特點及性格分析。
成效超出預期!二次擴散成功突破 6 萬填答&上千分享
測驗上線後是否達成你的預期?你是怎麼觀察這些成果的?
測驗上線後的反應超過我們原本的預期。原本只是希望展覽參加者能順手玩玩,沒想到它很快就在社群上被二次擴散。我們觀察到三個面向:
- 數據表現:上線當週流量就明顯湧入,很多人不是現場觀眾,而是因為朋友分享才進來玩。
- 分享行為:不少人直接把結果圖放到 IG 限動、Threads,還會 tag 朋友一起測,形成自然的挑戰氛圍。
- 現場互動:觀眾拿著線上測驗結果,對照展場的角色設計,邊玩邊打卡,讓我們確定「虛實結合」的效果真的有被感受到。
這些回饋讓我們覺得測驗不只是「好玩」,而是真的打中玩家的自我認同,也讓品牌幽靈這個角色更立體、更被喜歡。
「這個測驗好好玩,連小語錄都好準!」
「描述得太貼切,好像被偷看日記。」
「這角色超像我,結果我直接想把明信片帶回家。」
實體接觸 × 社群分享,放大曝光與品牌影響力
這次推廣的核心起點就是臺南知事官邸的展覽現場。觀眾能一邊線上玩測驗、一邊看到實體角色設計,很多人現場就會拍照、打卡,再把測驗結果或角色明信片分享到自己的社群。
我們觀察到幾個特別明顯的效果:
- 展場即分享:不少觀眾拿到角色專屬明信片後,會直接在現場打卡,通常會把「測驗結果+展品」一起拍進去,形成很自然的社群素材。
- IG 為主要擴散管道:大部分二次擴散都來自 IG 限時動態和貼文,玩家會截圖自己的幽靈角色,並加上「超準」「好可愛」這類的心得。
- 跨圈推廣效應:除了觀眾自發分享,我們也吸引到旅遊相關的部落客主動來展覽拍攝影片介紹,等於把測驗和展覽內容推廣到更廣的觀光與旅遊受眾。
- 品牌角色的深化:因為幽靈是我們的品牌吉祥物,玩家在線上看到它、現場又能看到實體設計,最後再帶走明信片,角色在不同觸點被反覆強化,比單純的線上測驗更有記憶點。
整體來說,即使沒有設計 hashtag 或額外平台,靠著展覽現場的推動、IG 的自然擴散,再加上旅遊部落客的加持,已經讓測驗突破原本的 MBTI/心理社群圈,往更廣的觀光與生活圈傳播。這正好證明了「實體展+線上互動」的結合能放大品牌影響力。
測驗想打中玩家?先想清楚你想傳遞的感受
我們已經做了角色專屬明信片,讓大家測完驗就能在現場打卡帶走,留下一個實體紀念。接下來還想做貼圖、更多周邊,甚至推出第二檔測驗,把幽靈的世界觀繼續延伸。如果要給其他創作者建議的話,我會說:「先想清楚你希望玩家在測驗裡感受到什麼情緒共鳴,再去設計題目和角色。」這樣出來的結果才會既準又能打動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