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ff Track 團隊 Alpha Team 運用 OOOPEN Lab 製作「內在小孩」為主題的心理測驗——《✴︎ 你 還 是 你 嗎?✴︎ 5 道問答,找回渴望築夢的內在小孩》,以榮格理論為靈感在短短一週內完成心理測驗,成功在展前兩週引爆社群討論,最終成效突破預期達 160%,以下是他們的創作分享。
運用 OOOPEN Lab 一週完成專案製作
雖然我們在行銷企劃前期就已經有規劃一個心理測驗,作為中後期的品牌深入體驗,但其實「內在小孩」這個主題是蠻晚才誕生的。
在前期做品牌傳達測試時,從當時的受試者身上得到的方向有「比起有趣的概念,更需要一個明確能夠反思與投射的形象」、「非人物的類型比較不受青睞」、「喜歡呈現上偏向有一點遊戲的元素」⋯⋯等等,從這些線索慢慢長出了一個關於築夢家類型的想像,且是剛好可以順帶介紹這次展覽邀請的九組築夢家團隊,讓玩家對他們的不同類型產生好奇。
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,這次主責文案的夥伴,本身就對內在探索議題深感興趣,在琢磨內文的同時,「內在小孩」這樣的概念逐漸浮上檯面,而執行團隊的大家也都蠻喜歡的,是個很中性、每個人都能有共鳴,又跟我們的命題很貼切的形象。
這個測驗最終落在展前兩週,剛好於品牌內容耕耘期之後快速地吸引線上受眾(還有喜愛心理測驗的族群)關注展出團隊,並導流到現場沙龍索票。由於我們算是第一次製作心理測驗,OOOPEN Lab 本身很靈活的操作平台讓我們能夠在小編制內快速迭代和發佈,官網上提供的教學也很有幫助——撇開前期的內容累積和設定,實際的上機製作應該只花一週左右就完成了,非常地過癮。
運用「築夢家」主題詮釋九型人格
由於這次 Off Track 是十週年,九組築夢家團隊這個數字,是最一開始就決定好了的,因此在企劃時便想到或許可以從克勞迪奧·納蘭霍(Claudio Naranjo)參考榮格理論所發展的「九型人格」衍生,朝「築夢」這樣比較積極的角度去重新詮釋,例如第七型享樂者,在我們的語境裡就更適合以其英文 The Enthusiast 稱為熱情者,取其喜愛嘗試新事物的一面。當然九個類型的名稱也有相應地改寫過,增加一點想像空間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最後將九組團隊分配進九個結果的時候,儘管有些重疊,但基本上都能順利地對應到九個類型,也意外地也回頭驗證了我們當初在邀請這些築夢家時,有特別注意挑選過的彼此的平衡與多元性,讓我們希望傳達的「築夢的人其實有很多元的樣貌」這樣的理念上有再多一點信心。
如何設定題目與選項,對應結果中 6 個不同的標籤?
當初選擇用九型人格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,在其基本框架裡,已經存在「本能主導、思考主導、情感主導」這樣三等分的一個維度「中心」(如同上圖所示的「主導」),這讓我們很快就能往下進行(當然我們企劃團隊不是專業的心理學背景,九型人格的準確性也有待討論,但以本次活動目標的泛用性而言,已經是一個非常適合的理論參照。)
至於第二個維度「對象」,我們採用另一個比較少見,但也是從這個模型衍生的關於生存目標的副型,維度的內涵是「這個夢想,所在意的對象是誰?」,由此分出另外三個標籤:「自我保全」、「親密他人」、「全體社會」。
不過雖然仔細地決定了兩個維度,但由於已經到了行銷階段的中後期,在考慮年輕受眾耐心的極限下,也決定讓題目不超過五題,採用快問快答的形式——開誠布公地說,五題裡各只有一題是真正決定這兩個維度的,算是我們也在考慮時間成本下的權衡;捨棄更高的準確性,但讓整個體驗順暢而精緻(或許比起來更像是籤詩?)。幸好即使是最後作為「障眼法」的其他題目,也有幫助到我們在結束後觀察網路世代對於夢想的看法。
在製作上最有趣或最具挑戰的部分是什麼?
除了上面說到的類型設定跟製作期程,文案與美術也有一些值得一提的細節與挑戰。我們的展覽主視覺本身背後就有制定了一套視覺語言——小小的築夢者們,走出了巨大的社會叢林裡,用一種視角與顏色上的反差去比喻當代青年的心境——這次在題目的背景繪製裡就延伸了這樣的手法,只不過不描繪人物,而是更集中在景物上,去襯托文案的帶入感。這部分的挑戰,應該是如何讓各種設備上看到的畫面重心都在一個自然的位置(為了呈現空間感而必須使用滿版插畫背景),當時只能夠反覆上傳測試,如果 OOOPEN Lab 之後有整合出具體尺寸規範的話,應該會蠻有幫助的!
(O 編補充:在 OOOPEN Lab 範本中心可以套用範本&下載專案完整圖片檔,就能取得我們建議的尺寸喔!)
另一個跟設備有關的挑戰是為了讓手機的題目與答案斷行乾淨。剛好我們屬於想要著重在描寫情境感的類型,導致在題目的字數控制上意外多花了一點時間精修(題目能選的字級都蠻大的,很容易超過,當初這一點傷腦筋)。
雖然有看到其他專案是直接上傳一個圖檔作為按鈕,但在電腦上清晰度和字級就很容易有落差⋯⋯甚至原本連結果頁的文案也想都用原生功能呈現,只是考量到分享的方便性,最終還是妥協,精簡字數做成一張圖了。這就是有點太想要兩邊兼顧而繞了不少路的例子(汗
九隻內在小孩應該是最有趣的部分之一!我們決定的方式是,先一口氣畫了約 20 多個造型,然後讓內部成員以自己的直覺各自對應九型人格之後,再把彼此的特點互相融合,就成了他們最後的樣子,這樣子帶有點隨機性地蒐集最大公約數的方法,有時候還蠻管用的,避免在某個細節上陷得太深;當然中性的角色設計也是其中必要的平衡,避免太特定呈現一種性別,或者某個團隊在做的事情,而壓縮了投射的空間。
相反地,每一位小孩的配色方案,則是跟隨著他們所對照的築夢家團隊的主題顏色而來,並不是隨意挑選的;比方說靜定和諧者的粉色就是來自凱婷的主題——白沙屯媽祖的粉紅超跑的顏色、靈魂擁抱者的紅是來自保持通話團隊的品牌色⋯⋯等。雖然是不會特別被談論的元素,但往往是這種「如果不是這些團隊,就不會是這個樣子」,抱著類似一期一會的心情做出的決定,會在將來提醒我們團隊內以人為本的初衷。
有使用 AI 來協助角色文字或插圖靈感嗎?
這次用到 AI 的部分,應該只有協助彙整九型人格的資料,以及幫忙發想九個結果的名稱而已,我們好像還是很傳統的團隊 😂
細心排序與設定題目,觀察到「夢想」的有感代換詞
有些題目我們會特別挑出來看(儘管不是決定維度的那兩題),比方說以下 Q2 的數據就差距蠻懸殊的。我們在初期就有做過類似的測試,大約得出類似的結論:當代青年對於人生持有比較保留但精緻的態度,像「理想生活」這樣的關鍵字明顯是當代可以作為「夢想」代換詞的一種形式,讓青年特別有感。也從這裡可以交互應證,我們有持續地往我們的目標族群擴散。
除了上面提到的幾項,還有一些是可能對其他創作者有幫助的有趣眉角,這邊試著分享一下:
- Q1 應該是裡面相對跳 tone 的題目,畢竟在整個相對療癒的氛圍裡突然插入了「台積電大漲」這樣的台詞;除了是想幽默一下時事以外,也順便回叩一下這真的是跟台積電有關聯的展覽。另外這個要素原本是放在最後,但我們覺得在開頭確保大家能開心迎接後面的體驗是很重要的,因此才把這個會心一笑的部分挪到第一則。
- 承上,Q3 和 Q4 也交換過順序,讓比較低潮的 Q3 由帶有希望的 Q4 來承接;這一個小調整卻讓整個體驗的價值旅程反轉過來,讓我們很印象深刻。
- 雖然不清楚過去的統計,但在只有五題的情況下,玩家平均每題停留 16~20 秒且有 95% 的完成率,應該是相對好的一個數值。推測關鍵要素,一方面可能是我們應對注意力稀缺的對策有效:例如從標題開始就一直在強調的「快問快答」、「只有 5 題」等給予使用者預期的提示;也有另一方面關於美術的可能是:背景用色變化夠大,但維持簡潔的設計,前者有助於感受題目的推進(細心者可能有注意到是一天光線的轉變),後者則試著找到一種與文案等量的平衡,讓玩家可以在兩者之間來回,讓思考可以呼吸。
社群貼文讓成效達到預期 160% 以上
這一次比較可惜的是,最終這份心理測驗主要只作為展前兩週的預熱,在擴散品牌理念的同時順著帶出現場的沙龍活動宣傳,所以並沒有跑很久。而且,這個企劃也應該已經隨著展覽結束而吿一段落⋯⋯當初的有些測驗想法,或許得日後有契機再呈現囉!
不過,像我們「在這個時代回頭談『夢想』」這類比較不好傳達的主題來說,最後的結果已經超過期待了,包含 OOOPEN Lab 那一篇貼文分享,大約在第三天開始往上衝,最後兩週的總流量比原本估計的最多大約 3,000+ 體驗次數,至少又多了一半,而且其中將近 15% 的進一步轉換也算很不錯的成績
關於 Alpha Team
Alpha Team 是設計思考教練與創新賦能夥伴,專門協助團隊從模糊走向行動、把混亂化為創新的機會。我們透過實戰工作坊、引導培訓與專業教練,幫助組織釐清卡關點、管理內部張力,進而釋放團隊的創造力。每年輔導超過 150+ 初創計畫,深度陪伴 10+ 創新方案落地。我們透過設計思考的工具與流程,幫助組織與個人看見多元的可能性,正如 Off Track 十週年展覽邀請的築夢家,看見人與夢都有自己獨特的樣貌與價值。